上海理工大学第一届创业班(全国首批创业教育试点之一)的26个学生在这个夏天毕业了,许多曾经关注过这些“准创业大学生”的人们,心中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疑惑:毕业了,他们真的能走向创业之路吗?
段毅钧是目前入驻在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信息技术实验试制平台的创业班毕业生。据小段说,目前已在创业的同学约占全班人数的30%,其它同学暂时去就业了,这里面原因很多,有的要通过就业挖到创业的第一桶金,有的要积累经验和人脉,有的可能认为自己并不具备创业的素质。“不论是去就业的同学还是去创业的同学,创业教育都让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打上了‘创业者的烙印’,这对他们日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上海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吴主任说,“这种影响可能会让他们在职场和创业道路上走得比一般大学生更快更远,当然,这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作为创业班第一个真正开始创业的学生,段毅钧大三时就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上海峥嵘计算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营项目是为教育机构提供第三方教育信息化服务,目前较为成熟的产品是一套“教学相长”服务系统软件,软件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使用机构量身定制。公司目前已为上海的一家培训机构和一所知名中学量身订制了软件服务系统,投入使用后仍不断在后台丰富改善系统内容。因为业务还在起步阶段,小段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专心做好教育软件,以稳定方便的使用方式、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案、高性价比的服务价格来吸引学校和各类教育机构。
为了真正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现在小段除了跑学校、跑教育机构,还经常去跟各学科有经验的老师聊天,研究老师推荐的优秀参考书,充分了解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不断充实优化系统。据了解,与传统软件相比,小段的产品具有“勿须下载安装,多平台支持,收费低廉”等多种优势,平均每人每学期的使用费只需30-45元,维护升级免费。
当小段被问及毕业前后创业的区别时,他笑称:“主要是创业心态发生了转变,以前总是想着自己还是学生,父母、老师和学校都是我的后盾,现在毕业了,真正走上了社会,心理上认为自己应当完全独立了,因此也觉得创业压力更大了。”为了给自己也是给公司一个缓冲,小段选择入驻(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的信息技术实验试制平台开始他新的创业征程。“这真是个正确的决定,我得到许多意外收获。平台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减轻了我的成本压力。平台的软件评测试制设备更是给了我极大帮助,我的软件在设计和维护期经常需要做负载均衡测试,平台测试设备先进,而且免费使用。就前段时间的一次测试中,我发现之前为客户定做的一套软件经过改善可以减轻负载,简单说就是在系统运行时,后台可以少用一台处理器,这一下就为我节省了2万多元的软件运行成本。此外,平台还组织各种活动,每次都让我大有收获:比如说软件专利著作权讲座,让我认识到了申请专利的重要性;听完天使基金和创业大赛宣讲后,我决定申请天使基金,并积极准备参加创业大赛,希望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能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创业项目。”
另一个曾在2011年9月成功申请到7万元开业前贷款的“开心土豆”创业团队,已于上月提前还贷,并从杨浦区开业指导服务中心获得贷款贴息3600余元。创业团队目前仍由3名创业班毕业生组成,他们在毕业前顺利注册了上海葡藤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团队负责人李广英还在近期同时获得了5万元“天使基金”和5万元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创业基金的援助,他信心满满地对笔者说,“下一步准备将业务扩大到上海海洋大学等高校,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将公司发展成像百胜餐饮集团那样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等知名连锁品牌的大型企业。”
“心有多大,舞台就在多大。”刚刚毕业的创业班学生现在是否创业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系统的创业教育,他们有理想、有激情,踏实肯干,正走在“通往梦想的路上”。■薛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