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信息技术学校2020届毕业生 那建芝
■本报记者 李蕾 采访整理
我叫那建芝,来自云南楚雄。2017年,我作为国家精准扶贫的“滇西协作计划”第一批来沪学子,通过“沪滇职教联盟”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学习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今年,我顺利毕业,通过努力,在上海找到了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我很高兴,能在这座熟悉的城市继续为梦想而奋斗。”
思念,带着妈妈缝的绣花鞋
我的家乡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那里是贫困山区,父母亲都在老家种地。初中毕业时,我考上了县里的高中,但因为母亲得了重病,我放弃了读书的机会,外出打工挣钱给妈妈治病。
有一天,村委会的人和我父母说,有一个机会可以到上海来读书。当妈妈把这消息告诉我时,我既高兴又不舍,高兴是因为又可以继续自己的“读书梦”,不舍是担心妈妈的身体。妈妈的支持,给了我迈出家门的勇气。
2017年底,刚从四季如春的云南来到上海时,我身边带着一双妈妈亲手缝制的绣花鞋,每当想家时,我就翻出这双绣花鞋,只在床上穿一穿,甚至都不舍得穿着这双鞋下地。母亲亲手制作的绣花鞋不仅合脚,更盛满了我对家乡的思念。
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怀,让我倍感温暖,即使不在亲人身边也并不觉得孤单寂寞。我经常牙疼,有时疼得连晚自习都没法上,老师知道了便陪我去校医务室开些止疼药,并叮嘱我及时就医。同学们知道我胃不好,如果我留下来做值日打扫卫生,去食堂晚了,饭菜就凉了,有时甚至没菜了,他们就会提前打回热腾腾的饭菜,放在我桌上。
努力,穿上回力鞋一起跳舞
刚来上海读书时,我最不适应的,就是英语课。课上,老师讲得很快,我一开始跟不上,心里特别紧张。后来,我尽自己最大努力记录下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认真对待每一次默写,每一次背诵;下课后,遇到有不懂的地方,就追着老师问清楚。老师很耐心地解答,一遍不懂就讲第二遍,直到我完全理解为止。
在上海,我快速成长。我学的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要求我敢于在公共场合表达。当时在学校里确实不敢讲,总怕自己讲不好。后来,在老师的精心安排下,我出去做志愿者,做社会实践。接触的人多了,胆子也就大了,便自然而然敢在公开场合演讲了。
老师不仅传授知识,还把我当成自己女儿一样,很为我着想。有一次我因为生病在学校附近的一家私立医院就诊,费用很高,也忘记拿发票。班主任特别为我着急,开车带着我去医院开具就诊证明,回学校报销了一部分医药费。
如今的我,换上了华谊集团赠送的回力鞋,活跃在美丽的校园中。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学校的“花式跳绳”社团,在那里结交了不少朋友,很开心。“我从来没有过过生日,但在2019年的元旦晚会上,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好像一起过生日一样。我在这样一个大集体中,觉得特别幸运。”
未来,换上工作鞋融入上海
曾经有人问我:毕业后想留在上海?还是想回家乡?我想:趁我现在还年轻,先留在上海发展,这里有认识的朋友和老师,是一座有温度的城市。
去年暑假,在学校组织的一场毕业生招聘会上,上海中航泊悦酒店来招实习生。我虽然学的是珠宝专业,但以前做过酒店行业,特别想看看,在上海的酒店工作是什么样?我便选择去中航泊悦酒店实习,希望通过学习更高水平的服务及管理,将所学融入实践中,也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为更多人带来便利,更好回馈社会。
酒店的工作很辛苦,作为一名楼层服务员,我接触来来往往的人也很多。工作时间从上午10时到晚上10时,一天来来回回要跑好几十趟,楼上楼下跑得腿都发酸。顾客的需求各种各样,需要尽量去满足。一位老大爷觉得床太软,想在床上加一块板。但是板在仓库里,小伙伴们都被派去干别的活,我只能一个人去拿,再扛着板一个人装上。遇上脾气不太好的顾客,情急之下会朝我们发脾气。这种情况下,我会耐心和顾客解释,并尽快解决他们的问题。
现在的我,穿着锃亮的工作鞋,在酒店来回地穿梭着。“我觉得这辛苦值得!在这里,我得到了锻炼,开阔了眼界,为我以后更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